5月20日,珲春市哈达门乡迎来了2023年首个研学实践活动团体。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副院长韩俊友、党委副书记潘振等一行15人,联合吉林大学港澳台师生代表18人,到哈达门乡开展“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研学活动,就乡村振兴工作等方面开展为期3天的实践调研行动。
哈达门乡一松亭村是研学团此行的第一站,该村是一个朝鲜族村落,同时也是省级“千村示范”村。2021年,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在该村落户。到村后,看到整洁的环境、干净的农家庭院,大学生们既兴奋又好奇,当他们走进朝鲜族民居,坐上农村的热炕头时,纷纷表示:“到这里好像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既温暖又舒适,令人心旷神怡。”
5月21日,大学生们早早醒来,朝鲜族阿迈为他们精心准备了一堂延边特色美食课。课堂上,大学生们体验了辣白菜、江米鸡的制作过程。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一颗颗白菜经过清洗、抹酱、腌制变成了色泽鲜亮、食欲满满的“辣白菜”;而人参、枸杞、红枣配上整鸡和糯米,经慢火蒸制,成为了营养美味、芳香四溢的“江米鸡”。制作过程中,阿迈们还为大学生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使学生们“沉浸式”地体验到了朝鲜族的民族文化以及延边美食的魅力。
品尝了以人参作为配料的“江米鸡”,研学团又来到了华瑞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更深入地了解人参。华瑞参业相关负责人为大学生们介绍了该公司如何从人参种植起步,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养生文化和“药食同源”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和利用中医药文化的精髓,以及综合开发利用长白山人参这一特殊资源,研发生产出人参系列产品的过程,并详细介绍了各类产品的功能及营养价值,帮助大学生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夜幕初降时,研学团再次回到一松亭村,燃起篝火,与当地村民共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
5月22日,哈达门乡中小学校的学生们早早地来到公开课教室,激动地等待着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到来。在这次见面活动中,研学团两名学生讲授了自己所学专业的内容,鼓励中小学生要好好学习。他们还告诉哈达门乡中小学校的同学们,5月22日是袁隆平爷爷去世2周年,并介绍了杂交水稻的相关技术以及研究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引导同学们要珍惜粮食,不忘袁爷爷对祖国的伟大贡献。此外,他们还向同学们生动讲解了“蚕宝宝”吐出的丝如何成为了漂亮的衣服、温暖的被子。同学们听得兴致勃勃,踊跃参与互动。活动过后,研学团向同学们发放了纪念品,为学校捐赠了书籍、标本等。
离开了哈达门乡中小学校,研学团来到哈达门乡新华村,走进森林山曙光农产品加工厂,听取厂长崔元浩讲解粮米精加工的全过程,近距离参观现代化农业厂房。随后,大学生走进工厂旁边的田间地头,与哈达门乡领导共同下田插秧。他们认真学习插秧方法,从一开始的站不稳、不熟练,到后来的可以保持平衡、动作娴熟,一步步地掌握了插秧技巧。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劳作,水田被一株株绿油油的秧苗所填满。一名学生兴奋地说:“农业虽然是我们的专业,但真正下田插秧还是第一次,这次插秧的经历对我来说特别珍贵!”
劳动是乡村建设的亮丽底色,也是人生成长路上的必修之课。至此,为期3天的研学活动圆满结束了。吉林大学的师生们深感收获丰厚,不虚此行。今年,吉林大学还将陆续分批次选派优秀师生到哈达门乡开展研学活动。哈达门乡将深化政校合作、政企合作,通过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有力推动科技助农,有力推动产业发展,有力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有力推动功能农业推广和落地,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发展。
图文来源:珲春市哈达门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