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城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国商品,网红工作区的主播们争相为家乡特产代言,智能共享物流云仓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分拣、打包、运输……
第四届中国新电商大会召开在即,9月23日,记者来到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处处皆是繁忙、热闹的景象。
近年来,珲春市充分发挥区位、政策、人文优势,大力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全力打造“买全球、卖全球、通全球”的跨境电商综合体,推动跨境电商年贸易额由2018年的4300万元激增到2023年的50.8亿元、年均增速达90%以上,连续三年陆路过货量居全国首位,已成为我国对俄最大的跨境电商陆路口岸。
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珲春市委宣传部供图)
健全产业体系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记者从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改革创新局了解到,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总投资6.5亿元、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于2022年8月投入使用。园区吸引了电商、物流、外贸等167家企业入驻,形成了政策集中投放、充分释放,企业交流合作、抱团发展的生态体系。园区搭建了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体,与长春大学、延边大学等10多所高校建立深度合作,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引入高素质人才。园区先后获评省级跨境电商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园区开发上线了集B2B、B2C、O2O一体化的“珲春e购”线上平台,实现了保税与非保税商品同一平台展销,引进专业直播团队20余个,推动“珲字号”进口商品通过抖音、快手等全网络平台畅销全国,形成了跨境电商线上线下一体推进、融合发展良好态势。
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
坚持创新思维 完善平台服务功能
创新建立对俄唯一陆路“白关”口岸,创出俄罗斯海关认证的中国“9610”模式“珲春标准”,并且在国内北方各口岸城市推广应用,先后开通跨境电商“1239”“1210”“9610”“9710”“9810”进出口的全模式、全包裹、全品类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实现多种模式在同一查验仓进行,大幅提高查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创新研发保税商品与电商商品账册转换系统、跨境电商商品退货系统,实现了综保区内商品按需流转,出口商品可换可退,具备发展跨境电商独具优势的商品保税、免税和出口退税双重功能。
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内国际商品城
放眼国际布局 全面畅通物流通道
开通国内首家菜鸟对俄大包专线业务,面向俄罗斯开展31kg以下货物的快速类物流服务,时间和费用较以前节省50%以上,一举成为目前我国面向俄罗斯3C产品的最快、最优惠通道。开通东北首条跨境电商包裹国际公路运输(TIR)业务,将珲春至莫斯科运输时间缩短3天至4天,实现了珲春—符拉迪沃斯托克-莫斯科“直通车”。在全国首次开通中俄铁路邮件业务,创新推动邮件与“9610”业务的融合、与TIR国际直通车和海参崴空中航线联通,构建了珲春跨境电商货物陆、铁、空多式联运综合体系,将珲春至俄罗斯全境邮件时长由20天以上缩短至5天以内。
立足企业所需 提升仓储保障能力
目前,珲春拥有5400平方米的跨境电商监管中心,用于开展理货、查验、分拣等业务;3200平方米的综保区保税仓,用于开展京东全球售备及ozon平台备货出口业务;1800余平方米的边境备货仓,用于开展菜鸟国际“9610”出口相关业务;随着跨境电商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立足企业所需去年又开工建设7.2万平方米的保税云仓,8万平方米的非保税云仓,将海外仓面积扩至8万平方米,被认定为省级公共合作海外仓、州级外贸合作服务仓,形成了海外仓与边境仓高效联动格局。
明确目标定位 加快扩大产业规模
珲春市主动对接俄罗斯大型电商平台,成为俄罗斯ozon平台供应链基地,并确立为在中国的首个境外边境仓。目前,ozon平台线上已有1.7万余户卖家通过珲春发货、500余户商家备货珲春,备货总值超过3亿元,商品涵盖3C电子、汽车配件、五金日杂、服装鞋帽等多品类。设立跨境电商孵化中心,培育本土跨境电商从业主体700余家,在助力本土企业开拓海外销售渠道以及带动人才创业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通道与平台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张福增 徐冬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