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壮阔吉林画卷 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城事-珲春站 赵鹏 3838053
描绘壮阔吉林画卷 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城事-珲春站 赵鹏 383805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珲春站 > 城事

描绘壮阔吉林画卷 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

2024-04-10 18:1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全国美术名家写生采风活动于4月8日在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拉开帷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及20多位省内外美术名家将在此进行为期五天的采风创作。其间,范迪安主席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

4.jpg

范迪安在龙虎阁写生采风

  记者:您是第一次来珲春吗?

  范迪安:来过吉林省很多次,来延边和珲春是第一次。我对延边印象深刻,当年在北京上大学,当时位于北海的北京图书馆对面就有一家延边冷面,是我周末看书之后的午餐之地。现在,延边名气十足,我很向往。

  记者:延边的美食和记忆中一样吗?

  范迪安:来延边发现,现在延边的美食更加丰富了,延边的知名度也提高了很多。

1.jpg

范迪安和美术家们在防川共同创作大型画作(省文联供图)

  记者:延边的旅游现在也很火,年轻人喜欢穿着民族服饰在这里打卡拍照。

  范迪安:是的,今天的文旅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人民群众云游祖国四海,感受大好河山。来到延边,能感受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丰富的民族风情和人文特色,在如火如荼的文旅热潮中,延边州体现了独特的优势。

  记者:延边的名气离不开艺术家们用自己的视角和语言描绘描述,在您看来,这次写生有哪些亮点呢?

  范迪安:这是一次主题性的采风写生,邀约全国各地和吉林省的油画家同仁一同踏访延边,围绕延边州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繁荣,特别是能够体现新时代发展的景象来写生。延边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区位优势特别适合用美术的方式来表现。

3.jpg

范迪安和美术家们在防川创作(省文联供图)

  记者:您在防川龙虎阁上看到“一眼望三国”的景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范迪安:边境地区有着丰富的内涵,在龙虎阁上向东眺望,视野辽阔,图们江奔流向海,防川“一眼望三国”的独特性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记者:您刚刚提到,之前来过吉林省,和吉林省美术界同仁也有着多次的交流,您对吉林省美术界的印象如何呢?

  范迪安:近年来,吉林省的美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吉林省广大美术工作者都十分注重立足黑土地,围绕东北振兴这个时代大主题深入生活、开展创作。在美术的各个领域里,吉林省的雕塑艺术保持了优势,油画的发展势头十分突出,持续开展了全国性的写生创作和展览交流,学术影响不断扩大。

  记者:您有一幅作品叫《长白放歌》,这幅作品画的是秋季的长白山?

  范迪安:是的,长白山麓、林海旁边、江水河畔……沿着抗联的“英雄之路”走向长白山,可以创作的元素很多。绵延的长白山和秋天的长云构成了辽阔的景象,还富有纵深感,尤其是秋天,有非常丰富的色彩变化,是一部色彩的交响曲,很浪漫。

  记者:现在有一个词叫“氛围感”,对于美术家来说,深入现场把视觉、听觉、嗅觉等所能感受到的都融入作品,是不是就是写生的意义呢?

  范迪安: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油画更多的是用色彩色调、笔触肌理的独特语言形式来表达。艺术是通感的,是各种感受和感觉相交融的产物。在吉林大地上,给我的感觉最突出的是一个字——“融”,蓝天、白云、田野相交融,玉米、高粱、葵花相交织,有一种浑然的整体气象。细细感受,自然万物是自由茂盛地生长,形成一种交融,有色彩、色泽的视觉感受,在油画的表现上,能达到整体性和丰富性的结合。

  记者:您多次提到“美”的感受,对“美”的表达前提是先有感受。您也是一位美术教育家,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您有什么建议呢?

  范迪安: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来提高社会的审美素养,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美育”,“美育”不仅要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实施,还和整个社会审美文化的提高密切相关。美术工作者既要做好创作,还要尽可能通过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向社会传播美、推广美,使人民群众把培育起来的审美感受转化为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创造力。

  记者:美育对于整个社会有着哪些重要的意义呢?

  范迪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和追求,美的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一方面要做好美的贡献,包括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另一方面要做好美的阐释,也就是传播、推广、介绍,培养深厚的审美情怀。此外,进行一定的艺术实践,不管是哪一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都能够更多领会创造的快乐,打开自己的胸怀,放飞自己的心灵,从而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能够更多拥有发自心灵深处的精神力量。

  记者:您之前提到美术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对吉林省来说,美术能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呢?

  范迪安: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把握住两个方面的课题。一是挖掘和“活化”文化资源,二是发挥特色文化优势。现在提倡“农文旅”,把农业农村新面貌和文化旅游相结合,需要在自然景点中植入人文因素,做好乡村环境的美化。一些景点的绿水青山非常动人,但新建的公共设施却没有依据特定的风情。要把历史内涵、人文内涵、时代内涵融入文化产业,满足大家行旅天下的目的。在乡村振兴中要实现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包括“非遗”技艺的进一步运用。美游一地,不仅是观山看水,更多是对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感悟,这也是实现口碑相传的重要因素。

  记者:中国文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2023—2025年)实施方案》,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有哪些呢?

  范迪安:“强基工程”的根本目的是把更多优质的文艺资源引向广大基层,让更多优秀的文艺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在广大农村和边疆地区创造人民群众可以欣赏优质文艺资源的机会,通过更多文艺作品感染人,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文艺能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文艺工作者要真正沉下心来,走向广大乡村来感受时代的发展,用自己艺术才能服务基层、服务人民。这次在延边采风写生,我们和珲春市的许多美术工作者进行了交流,大家都很有收获。

  记者:您和美术家们在防川共同完成了1幅长12米、宽1.4米的大型画作,这幅作品取名字了吗?

  范迪安:《放眼三国 边防千里》,在立意上一方面是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边境特色,另一方面是赞美边疆地区人民为国家做出的重要贡献。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用艺术表达一个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看、多感受,期待以后能多来吉林。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徐冬颖 文/图

编辑: 赵鹏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