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共四同”互嵌式示范社区工作开展以来,珲春市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着力在强化政治思想引领、为民服务意识、民族团结阵地上下功夫,积极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环境,努力为打造延边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贡献珲春力量。
“强”政治思想引领 构建“全局式”工作格局
坚持以政治引领为核心、以思想引领为主线,推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顺利开展。第一时间召开全市动员部署会议,传达全州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印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共四同”互嵌式示范社区工作专班,把“三共四同”互嵌式示范社区创建作为城市党建的首要政治任务。多部门联合指导示范社区完成创建工作方案制定,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建立工作例会和周调度制度,及时召开创建工作推进、座谈等会议,全程跟踪掌握各街区创建工作进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纳入全市街道、社区干部理论学习,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掌握民族政策、处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红石榴云上直播间”,对民族团结进步知识、信息、视频、微海报等进行大力宣传,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依托“红石榴”宣讲团,针对不同群体,灵活开展宣讲学习69次,依托各类党群服务阵地,常态化开展“趣味知识竞赛”“民族知识我知道”等趣味活动,举办“红石榴”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比赛,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人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水平,强化宣讲能力推动基层宣讲更加有感、有效。
“强”为民服务意识 构建“共享式”服务体系
全覆盖设置统战委员,广泛吸纳辖区各族群众、各领域人才,成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建立“五社联动”机制,深入开展文体、公益、联谊、帮扶等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社区公约、居民守则,充分发挥党建联盟、“双三长”“双报到”等优势,引导小区“能人”、热心群众等群体广泛参与居民自治,带动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推动形成凝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格局。建立民族工作服务站、法律援助工作站等服务平台,为辖区各族群众提供创业就业、教育培训、法律维权等服务41次。依托社区矛盾调解中心,组建“红石榴”调解员队伍,解决群众各类诉求57个。广泛吸纳各族“红色合伙人”,组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四微”活动,推动互嵌式社区创建工作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良性互动。鼓励社区干部、各族群众集思广益,谋划原创“同一首歌”“同一支舞”,以“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为主题,围绕小年、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尊老爱幼、崇文重教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依托“红石榴”文艺演出队,举办文艺汇演、“迎春送福”等系列文体活动75次,为辖区各族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以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向心力,以实际行动增强各族居民的创建参与感和心理归属感,“唱”出民族同心,“舞”出团结奋进,促进各族群众深度交往交流交融。
“强”民族团结阵地 构建“互嵌式”幸福家园
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因地制宜设置儿童之家、养老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社区食堂等各类特色功能室61个,通过“资源集约”实现“一站多用”。将民族团结进步新元素、好故事、建品牌与创建互嵌式示范社区工作交融交汇,全力建设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好家园。打造民族团结宣传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长廊、文化广场等民族团结进步实物实景140余处,同时在党群服务中心、主题广场、文化庭院、楼栋单元等场所张贴春联、窗花,悬挂灯笼、中国结等元素,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实物实景得到充分展现。为进一步讲好珲春民族团结故事,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提升行动,选树模范小区、楼院、家庭、个人等先进典型58个,不断发挥典型辐射带动效应,促进各族居民厚植邻里情谊、拉近心理距离。按照“一社区一品牌”原则,着力打造“五‘服’临门”“四红一民”“一心七”“幸福汇”居民食堂等特色党建品牌28个,涉及民生、文化、教育等各领域,让各族群众乐享“家门口”幸福生活。
图文来源:珲春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