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单轨吊’太实用了,我乘坐着‘单轨吊’出入工作面,来回2000多米的巷道,不用行走了,‘坐车’就可以到达目的地,真是省时又省力”。乘坐着“单轨吊”这条“钢铁长龙”,珲矿公司板石煤矿的一名员工是这样评价的。
珲春矿业(集团)板石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西南部,珲春河下游,核定生产能力240万吨,煤种为优质长焰煤,是全省年生产能力最大的矿井,为全省、全市的保供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先后荣获全国安全高效矿井、吉林省国资委系统先进党委、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随着矿工队伍的逐渐“老龄化”,退休人员逐年增多,缺员问题日益凸显,且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由于战线长,路途远,如何提升运输效率,减轻员工劳动强度,成为了该矿难以突破的瓶颈。为此,自2023年以来,该矿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本着“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的思想理念,打破思想禁锢,突破现有认知,积极引进新设备,其中,“单轨吊”便是该矿今年以来应用最成功,效果最明显的设备,达到了减人提效,提升运输安全,减轻劳动强度的目的,板石煤矿也是吉林省首个投入使用“单轨吊”的矿井。
新技术,新设备,减轻劳动强度,实现了运输安全。
煤矿作业人员都是重体力劳动,从员工入井到作业点,员工行走强度较大,引进“单轨吊”后,人车运行时,每趟两节车厢,一次可运送36人,解决了该矿施工地点距离远,人员行走劳累的问题,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单轨吊”的投入使用,减少了原使用无极绳绞车作业期间的人员数量,原始使用无极绳绞车运输时,由1名司机、2名跟车人员组成,而1台单轨吊减少了4名作业人员,若单轨吊轨道继续延伸,可替代多台无极绳绞车运输,将会大幅度地减少作业人员、运输效率倍增,圆班可减少作业人数48人。在安全方面,“单轨吊”实现了区域“无绳化”运输,减小了钢丝绳伤人风险,实现了司机与跟车工乘车驾驶,随车运输,取消了跟车作业,降低了跟车工的劳动强度,杜绝了运输事故的发生。今年以来,该矿未发生任何一起运输事故。2024年,该矿继续延伸“单轨吊”的使用工作,最终实现运输的“无绳化”。
新工艺、新流程,节约材料成本,提升了运输能力。
使用“单轨吊”运输后,减少了无极绳绞车、调度绞车的设备投入,减少了原运输系统所需的钢丝绳、信号、一坡三挡、开关等设备设施的投入。截至目前,共计减少无极绳绞车4台,调度绞车15台,开关31台,钢丝绳12000米。“单轨吊”安装前,在安装回撤过程中,每次只能运输1部液压支架,利用“单轨吊”,能够保证每次运输2部液压支架,替代了无极绳绞车及调度绞车多级多段运输,实现运输连续化,“单轨吊”速度一般在0-1.6m/s,是无极绳绞车重载运输速度的两倍,极大地提升了运输效率。自珲矿公司板石煤矿投入使用“单轨吊”后,经济效益提升显著,每年可减少人工费用218.8万元,设备投入费用725万元。
负责该矿工作面安装回撤的业务主管周国说:“这部单轨吊非常好用,我经常负责工作面的安撤安装回撤,特别是倾角较大的整支架运输,它安全高效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
“智慧矿山”建设,实现了减人提效,提质增效,安全高效。珲矿公司板石煤矿自投入使用“单轨吊”以来,开创了吉林省煤矿行业“单轨吊”运输的第一先例,将为煤矿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提供可借鉴的参考样本。在引进新设备的同时,该矿自主研发新设备,开展小改小革工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目前,该矿掘进专业“两带一锚”设备已研发成功,正在试运行当中,此设备一旦大批量投入使用,将大大提升掘进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为该矿切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坚实的保障。
来源:珲春矿业(集团)板石煤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