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劲舞啸东风 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综述 头条-珲春站 姜春起 236604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珲春站 > 头条

龙头”劲舞啸东风 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综述

2017-03-24 14:54 | 来源: 珲春示范区网

  这里是示范区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这里是示范区绿色转型发展的“主阵地”;

  这里是珲春争当省、州发展排头兵和长吉图开发开放桥头堡的“王牌”。

  这里是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是中国较早一批国家级合作区。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2012年4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以来,合作区在众多国内外政商人士的注视下,带着先行先试的使命奋力起航。

  在这五年里,合作区以创新为翼,乘风蝶变,搭“骨架”,强“体格”,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产业集群竞相开花,保税、物流、信息等功能平台快速形成,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

  数据显示:2016年,合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是2011年的2.1倍,年均增速达到15.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2亿元,是2011年的2.3倍,年均增速达到18.2%;固定资产投资58.4亿元,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速达到13.1%;进出口总额12.2亿美元,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速达到12.7%;全口径财政收入4.85亿元,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速达到13;税收收入4亿元,是2011年的1.4倍,年均增速达到9%。

  “过去5年,合作区大力引进具有壮大经济总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财政收入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招商引资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引进的项目量多质优,创历史最好水平,招商引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珲春市委常委李德平告诉记者,合作区充分借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做好“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文章,积极引进俄、朝优势资源,发展科技含量高、竞争强、带动大、效益好的战略优势产业,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挺起了产业强区的“大梁”。

  5年来,合作区坚持产业集群化、园区化、特色化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龙头项目带动作用,产业加速集聚,由过去以木制品加工和纺织服装加工两大产业为主,转变成有色金属加工、水产加工、纺织服装加工、木制品加工、医药健康等各产业竞相发展、多业支撑的新格局,产业的规模、支撑作用和影响力显著增强。紫金铜业、雅戈尔服装、华润燃气、大健康中心、东扬实业、烟台大宸、启帆水产等一批体量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构筑起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投资40亿元的吉林紫金铜业项目建成投产,2016年完成产值50亿元,上缴税金1.8亿元,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近2000人,实现了产值、税收的双跨越,吹响了合作区工业经济提质增速的号角。

  珲春近海不靠海,海产品加工贸易却做得风生水起。近年来,随着“珲春海鲜”的知名度的越来越高,示范区水产工业园区应时而生,并乘势而上成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东扬实业、盛海工贸、洪昊食品和东鹏水产成为落实水产品出境加工复进境政策试点企业。盛海工贸实现了吉林省水产企业美国注册零的突破,盛海、洪昊、大宸三家企业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产品欧盟注册认证……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海产品集散地在示范区实现了“无中生有”。

  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服装加工业,在这5年间乘风再破浪。特来纺织、小岛衣料、弘丰制衣等企业成为首批落实纺织服装出境加工复进境政策试点企业。2016年,总投资10亿元的雅戈尔服装城项目实现产值4.3亿元,上缴税金5330万元,成为延边州纺织行业项目龙头。

  依托俄罗斯和朝鲜的木材资源,合作区加快构建国际合作的纵向产业链,“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林产工业转型升级,巩固实木家具、实木地板、实木门窗、集成材等传统优势,积极应用行业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开发低耗材、精加工、高附加值的高端木制品。助推企业“走出去”与俄罗斯企业合作开采原木的同时,加快推进总投资3亿元的国际木材综合市场项目建设,谋划促进总投资10亿元的示范区木材产业园项目尽快落地,争取引进和加工木材30万立方米以上,助推木制品加工产业驶向快速提升通道。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后起之秀,在合作区也书写了新的“奇迹”。国遥博诚成立了继一汽之后吉林省第二家院士工作站,华瑞参业、长城菌业先后被授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誉,华瑞参业、绿源参业、玉健科技三家企业成功实现新三板、Q板上市,百草药材、旭竹药业、三元新型建筑节能板材等项目加快建设。

  红菊国际大厦运营良好,承办了多场中俄、中韩乃至图们江区域性的国际会议;总投资5.8亿元的绿都国际边贸城项目实现运营,总投资4.6亿元的将军书画院项目基本建成……第三产业逐步走强。

  据统计,截至目前,合作区拥有省级名牌企业6家,州级名牌企业3家。今年,还将有3家企业进行省名牌复审、3家企业有待州名牌认定。

  创优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先行。5年间,合作区累计投资5.41亿元进行扩区增容。修建了国泰路、森林山南路、创新路、通关路、永兴路等主辅道路近34.76万平方米,形成“六纵七横”主干路交通网络。目前,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0平方公里。实施了河南新区集中供热工程,进一步完善给排水、电力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共计敷设给水、排水、雨水、污水等管网6.45万米,架设电力线路11.8公里,全区基本实现“六通一平”,进一步强化了项目落地支撑。以主干路及红菊大厦周边区域为重点,高标准、高质量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成绿化近13.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45盏。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9385套、65.7万平方米,争取专项资金2.97亿元,有效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和区内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争当发展排头兵,更要争当开放桥头堡、改革试验田!

  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是中国唯一集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和中俄互市贸易区“三区合一”的地区,如何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三区”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争当示范区开放发展的“龙头”。

  5年间,珲春出口加工区实现了由单一的区域通关功能向委内加工、出境加工、融资租赁等多功能拓展,开展了电子产品出口、跨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新兴业务,形成了由保税加工向保税服务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域通关”“出境加工复进境”等业务,初步形成了以鑫时代工贸、成远制衣为代表的纺织服装加工,兴家地板、森林狼木业、金鹰木业为代表的木制品加工,洪昊食品、兴阳水产为代表的海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同时,海关辅助化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海关监管中心项目竣工,出口加工区升级综合保税区报国务院待批。

  当前,总投资1.2亿元的洪晖物流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总投资5000万元的华镕工贸水产加工项目,正在进行厂房主体框架施工;总投资3000万元的毛竹工贸水产品加工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国内外的71家加工贸易类企业落户区内。其中,加工类企业30家。2016年,该区完成货物进出口量50万吨,进出口额8亿美元,为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吉林省对俄贸易的“桥头堡”,中俄互市贸易区仓储、物流、运输、信息、商住等各种配套功能不断完善,互贸区正向商品交易和配货中心,经济贸易合作洽谈中心,旅游、金融、信息服务中心方向发展。

  5年来,互贸区将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边境旅游服务贸易有机结合运用,坚持“把进口做稳做久,出口做强做大”原则,发展边境贸易、转口贸易和服务贸易,不断探索对俄贸易发展新路径。积极与海关协调沟通,推动互市贸易商品扩总量、增品种,在全省首创进口俄罗斯小商品。国际商品交易市场获省政府批准为互市贸易交易点,互市交易第三方结算中心投入运营。2016年,实现边民入区3.73万人次,俄边民入境7.1万人次,进口水产品4万吨,贸易额4亿元,互市贸易倒包出口额2.5亿元。

  又是一年春风起,正是“龙头”劲舞时。合作区人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发的干劲,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 张雪楠 

责任编辑: 姜春起